近年来,随着国家监管部门对诈骗犯罪治理工作的深入推进,各大商业银行积极响应,不断深化涉诈风险防控措施。
然而,诈骗分子的作案方式及其反侦察能力不断演进,由传统的“买账户”行为逐步转变为更为隐蔽的“租账户”跑分模式,现如今又进一步升级至通过“骗账户”的方式来转移电诈资金,使得涉诈攻防形势愈发严峻。
涉诈手法分析
“骗账户”行为,实则是传统诈骗手段的一种演变,其本质在于诈骗分子利用精心策划的虚构情节,诱骗受害者提供其账户信息,进而接收并转移非法资金。
其中,具代表性的案例即为“网贷刷流水”。诈骗分子针对有贷款需求的客户,假意提供贷款协助服务,随后以资质不符为由,诱骗受害者接受“包装流水”服务以达成贷款目的。
所谓的“包装流水”实质上就是接收并转移电信诈骗所得的非法资金。此外,诈骗分子还常以“扶贫项目”、“代购兼职”、“低价充值”等幌子进行伪装,以此诱导群众上当受骗。
此类涉诈手法具有相当的隐蔽性,账户持有人往往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完成交易,其特征通常呈现出高余额、交易间隔长、交易低频等特点,与正常的交易模式高度相似,难以被现行的涉诈模型有效甄别,从而成为当前涉诈风险防控的难点。
应对之道
面对当前不断演进的复杂多变的涉诈手法,邦盛科技的反欺诈专家建议,必须迅速把握涉诈趋势,深入剖析涉诈作案的新手法,并及时对涉诈防控策略进行迭代更新,进一步巩固和提升涉诈风险防控能力。
1.
构建子风险场景模型
深入分析涉诈账户的新型特征与涉诈模式,对风险场景进行更细致的划分,并据此构建涉诈子风险场景监测模型。根据各模型的实际效果,灵活配置不同的应对策略,包括只收不付、暂停非柜面、限额、预警等。同时,依托反欺诈系统的事中预警与拦截功能,对涉诈资金和账户进行及时阻断与管控,切断涉诈资金链。
2.
动态调整账户限额
根据账户的基本信息、操作行为、交易习惯、活跃程度等多重因素,评估账户风险程度与消费能力,构建限额模型,将账户划分不同的风险等级,并动态调整其非柜面交易限额,在有效防范涉诈风险的同时,大限度地减少对正常用户的不必要影响,避免“误伤”现象的发生。
3.
推动数据共享与合作
深化与外部数据服务的合作,结合设备、IP、银行卡等风险环境解析,进一步提升涉诈模型的准确度。同时,积极引入公安、电信、社交等多维风险信息,以便在诈骗行为发生前,准确捕捉并锁定潜在的风险线索。
随着涉诈攻防博弈日趋激烈,邦盛科技将针对银行机构的具体需求,结合行业内的服务经验,制定能够有效解决银行实际痛点的咨询建议与实施方案,切实提升银行的风险识别与防控效能,携手各相关方共同构建坚实可靠的反诈防御体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