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好,游客 登录
背景:
阅读新闻

大数据是神是鬼,或者装神弄鬼?

[日期:2014-03-11] 来源:百度百家  作者:马继华 [字体: ]

大数据

  活在当下,是互联网的正常思维,也直接带动了现代社会的文化建设,因为大数据的出现,这种趋势越来越明显。

  从本质上说,大数据之于商家,就是通过采集的大量用户行为数据寻找“众数”,发现共同的兴趣点或痛点,然后投其所好的进行产品设计和针对营销。对于商业机构,甚至社会学研究,大数据都是极好的工具,是传统的市场研究的升级。

  【纸牌屋】火了,如果你不看,那就会被人觉得过时了。因为,这部剧是站在了大数据的基础上,根据你的喜好进行设计,你爱看什么就演什么,你爱怎么看就给你怎么演。实际上,这理念一点不陌生,这不就是我们原来说的“群众的呼声”吗?央视的元宵晚会,把网络上北京台春晚评价很高的相声安排进来,这也是大数据的一种体现。

  当然,一样的理念,不一样的操作。美国人的数据分析能力和手段更先进,数据处理过程更系统化更规范,而我们的应用还比较碎片化,没有形成可持续的挖掘能力。

  不过,大数据对于影视的应用、产品的开发,大数据有很大的局限性,不能被过度神话和滥用。互联网公司对于大数据的过分吹捧,有其自身掌握的资源变现的潜在目的。

  大数据对于用户需求的前瞻性有限,事实早已不断的证明,战略性的发现和规划的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的手里,即便是靠大数据获得的预测,也往往不是机器和计算的大众来使用。诸葛亮能借来东风,是因为他长期生活在长江沿岸,对气象资料有大数据的积累和分析,或者还掌握了前人的气象资料积累数据,但看到这些能做出预测的也只能是诸葛亮。

  大数据的预测需要很强的相关性,对于突破创新的影响比较小,过分相信和使用,会失去对市场的敏感预测与突破性产品的诞生。可以这样说,如果乔布斯用所谓的大数据设计手机,一定不会有苹果手机的改变世界。

  大数据对于影视作品的影响也非常深远,用大数据来迎合客户,会产生很火爆的流行作品,这非常符合商业利益,但会越来越缺乏伟大的作品诞生。那些领先时代的能传颂千古的大画家、大画作、大作家、名小说等等很多都会被扼杀于摇篮。我们不排除很多伟大在当时也很流行,但很多孤高和寡却是时代前进的更大动力。

  大数据是商业创作的利器,也是改变人类文化的双刃剑,是个别人的大财富工具,也是让伟大更加落寞的厚壁。那些超越时代的人和作品会更孤独。大数据,很好用,关键看谁来用,怎么用?

  数字时代已经让我们失去了对哥德巴赫猜想的兴趣,大数据还会让我们失去做梦的渴望吗?(此文章源自于马继华先生,转载请注明作者)





收藏 推荐 打印 | 录入: | 阅读:
本文评论   查看全部评论 (0)
表情: 表情 姓名: 字数
点评:
       
评论声明
  • 尊重网上道德,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
  •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
  •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
  •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
  •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