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好,游客 登录
背景:
阅读新闻

大数据技术为缓解“城市病”提供了一剂良方

[日期:2014-10-10] 来源:科技立方  作者: [字体: ]

大数据技术

  人们在享受城市化带来的好处时,也被“城市病”———“看病难”、“行路难”等所困扰,尤其在北京、上海、广州等特大城市,类似挑战更为明显。如何破解这些难题呢,大数据技术为缓解“城市病”提供了一剂良方。

  让城市生活更方便

 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相关书籍的风行,“大数据”概念逐渐广为人知。大数据技术正在悄然改变人们的日常生活。上海市交通信息中心建成交通综合信息平台后,汇集了259项各类交通数据,为大数据分析提供海量数据基础。在世博会期间,上海对客流量预测的平均准确率超过90%,世博会之后,交通预测机制也进入常态化。  挂号排起长队、住院一床难求,这让大城市“看病难”饱受诟病。

  为了减少不必要的重复检查,上海某医院发展中心用上了大数据。该中心不仅为就诊人员建立健康档案,而且档案能在市区各级医院间共享。就算你去不同医院就诊,医生也能看到你之前的检查记录。

  这样一来,就避免了重复检查。全市医院“一盘棋”,患者和医生都节省了大量时间。上海市食药监局结合大数据、物联网等新兴技术,建立了多个监管应用系统。

  让城市治理更智能

  “建立一种相互信任和社会监控的机制”,被视为城市治理的关键。那么,如何让信用成为城市的“硬通货”呢? 得益于大数据技术,上海建立了“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平台”。目前,该平台已基本覆盖上海138万家法人单位,以及两千多万常住人口。信用好的人,不交押金就能在图书馆借书,而坐车或地铁逃票、助学贷款不还、欠缴水电煤费用等行为,则会被纳入信用系统,甚至会影响日后向银行贷款。为保障城市安全运行,上海用大数据构筑“天罗地网”。目前,上海市公安局信息中心已汇集250亿条信息,日均数据增量近5000万条,包括视频监控、电子警察、治安卡口等系统产生的各类信息。在大数据的帮助下,政府可以更全面掌握情况,决策前真正做到“心中有数”。上海建起“居民经济状况核对信息系统”,对于廉租房等申请家庭,通过对申请对象信息的大数据分析,只要有蛛丝马迹,就能将不符合条件者拒之门外。在掌握经济信息方面,大数据有不可替代的优势。 例如,上海统计局建立“1号店快速消费品价格指数”,从而掌握日常消费品的价格变动,为制定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等提供数据支撑。





收藏 推荐 打印 | 录入: | 阅读:
本文评论   查看全部评论 (0)
表情: 表情 姓名: 字数
点评:
       
评论声明
  • 尊重网上道德,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
  •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
  •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
  •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
  •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